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聚焦金融助力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日前,“金融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闭门研讨会在北京金融街i客厅举办。会议由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北京金融街研究院、《金融街观察》内刊共同主办,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为支持单位。金融街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胡浩、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局长卢五星出席会议。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党委书记李萍代表主办方讲话。会议由北京金融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主持。金融管理、学术机构、行业协会、科创企业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深入探讨交流。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李亢介绍了战新基金培育发展新动能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经验。他表示,股权投资行业正处于体制机制转换的关键期,增量政策落地落细的窗口期,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不断加快的机遇期,将催生大量股权投资机遇。改革发力、政策给力背景下,股权投资机构要提高站位、主动作为、应变求变,释放自身潜力,为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有市场潜力的科创公司可以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他表示,股权投资机构可适当前移投资阶段,逐步优化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突出重点投向,统筹产业政策变化、赛道进化、区域格局分化,提升投资研究能力;适时优化投资策略;逐渐完备募资策略,关注募资市场新变化、产业投资新热点、监管政策新举措;探索建立多元化退出路径,助力北京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科学技术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原一级巡视员杨显武发言)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科学技术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原一级巡视员杨显武表示,北京人才、科创、金融资源富集,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独特要素资源。未来要逐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健全引领世界产业变革的体制机制、环境生态,产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成果,并使其迅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他建议,当前应全力发展创业投资行业,一方面推动民间资本更多进入创投领域,另一方面加强完善国有背景资本考核机制,使得其在投资决策中敢于“冒一点风险”。还应健全法律制度政策保障。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创投委会长沈志群表示,北京建立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不缺资源缺机制。北京人才、资本、科技、政府、市场资源丰富,但比较分散,还需要打造完善的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并健全以股权投资为主、股债贷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通过机制设置让各类资源充分的发挥作用。他建议,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在推动北京各种资源协同、改革方面做文章,推动已出台的发展股权创投一系列政策在北京先行先试,如加快银行系AIC(金融实物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助力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政策落地、推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业务发展、大力鼓励并购投资、完善相关税收改革等,通过解决社会资本低迷的现状,加速 “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北京金融街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建设银行信贷管理部原总经理邓艾兵发言)
北京金融街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建设银行信贷管理部原总经理邓艾兵表示,《北京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的出台,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营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未来,要抓紧落实好这个条例。金融机构在落实条例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市场意识,尊重市场规律,推动金融理财产品创设符合科学技术创新企业高价值、高风险、高回报、期限长等特点,建立一套金融服务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评价考核体系;二是要有高站位,按照引领国际领先水平思想制定相关产业产品的标准,比如最近北京率先发布了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规范,这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及金融服务标准奠定了基础;三是逐步提升能力建设。金融机构要将科技含量及其应用科技成果的企业家团队作为征信评价重要依据,并融入业务流程,把投贷联动机制设计好,落实好。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助理主任、创新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刘杨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提出了一些观点。他表示,要充分理解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层次地融合的价值,北京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外在条件,两大国家战略必须、也必然融合。当前科技创新呈现科学技术一体化、学科交叉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科技发展迅速等趋势,创新的竞争进一步体现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因此要根据区域资源禀赋,按照“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的原则,构建创新链和产业链耦合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同时,要逐步推动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强度和水平,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契机,在京津冀区域率先试点各类创新性科技金融模式。他建议建立京津冀协同创新互助基金,将三地资本结构性链接,打造共同项目群、价值链,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区域协同模式。
(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学研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清华科技园原副主任刘杰发言)
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学研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清华科技园原副主任刘杰表示,北京有80多家高校,智力密集度远超国内其他城市,完全具备打造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资源条件,可通过大学资源打造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并以国家大学科学园为节点。不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堵点依然存在,同时,一般而言大学成果形成专利、再授权或许可企业未来的发展大概需要10年时间,而金融业资金久期较短,难以完全匹配;产业园区偏重提供物业和政策对接,相关投资未能有效早期企业甚至原创技术。原创科技成果一旦成功转化,其产生效益更大。因此他建议,为原创成果专设部分资金,并对其在保值要求、或投资期限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与高校合作或者跟教育部合作,推动耐心资本在其中起重大作用,充分的发挥北京原创科技成果丰富的优势和作用。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航介绍了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服务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开展私募股权基金的份额转让试点、探索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北京市级大基金投后企业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他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在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中的功能,在政策辅导、投贷联动、上市培育等方面提供更多助力。
北交所研究部总监助理刘宇表示,北交所作为长期资金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目前已有上市公司260余家,总市值突破6000亿元。合格投资者总数近800万,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各类专业投资者的参与度持续提升,市场交投活跃度也持续不断的增加,通过持续完善制度安排,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同时,坚持“股债并举”的建设思路推动债券市场高标准起步,实现了政府债业务的常态化发行,信用债市场顺利开市。未来在更好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一是将推进常态化发行上市,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二是要促进企业并购融资,提升北交所上市公司经营质量;三是维持市场的交投活跃度,方便创业投资、私募基金退出,促进资本良性循环;四是协助北京企业抓住当前发行债券利率较低、市场认购积极窗口期,更好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科创支行党总支副书记、副行长陈云开介绍了建设银行北京科创支行的创新经验和机制。他表示,北京在科技贷款领域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上具有领先性,北京地区获得“专精特新”的企业,普遍都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建设银行建立专门的评价体系,在对科技公司发展规律,其产品销售、运作规律的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研发出适应的产品。他认为,未来发展科技金融试点要始终坚持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的内涵、范围、边界,将金融科技、科技基础设施、科技人才、国际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纳入其中,此外,还要坚持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可建立一个金融数据空间,把各家银行数据在这个空间里可用不可见,以此促进科技金融发展。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家强介绍了金融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国际经验和对北京启示。他表示,纵观世界,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往往相互融合、相互成就,以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经验来看,一是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比如英国从政策上推动养老金增加对私募股权和初创企业的投资,其投资2035英国现代产业战略明确提出八大行业;美国20世纪70年代通过法案推动创业投资税率大幅下降,刺激了创业投资发展,为长期支持高科技投资奠定了道路,同时美国不遗余力推动国内科技发展,甚至动用国家力量大肆打击竞争对手。二是打造完整金融体系,发挥市场力量来支持科创融资。三是建设完善的配套金融服务生态圈,包括金融机构、法律、会计、管理、咨询、教育、培训、评级、征信等一系列配套,进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保护知识产权,解决一系列纠纷。四是保持高度开放的市场体系,聚集全球要素。五是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国际交流环境。他建议,北京科创和金融在全球排名并不匹配,应大力发展北京金融行业,引入更多市场化机构及资金;同时,在市场层面大力推动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提升北京证券交易所能级,把北京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创投之都,并配套生态圈的建设;最后,大力推动各类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副局长马振峰介绍了西城区数据局发展经验和感受。他表示,普遍而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一定程度存在,对其信用评价仍存难点。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其科技成果的评价至关重要,这是其获得融资的基础。因此,对于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言,需要进一步发展专业的科技评估,建设对成长性企业包容的体制机制,同时,利用数据和人工智能促进金融行业发展和内部创新,更好服务实体企业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国新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直投管理部副总经理杜杨介绍了国新发展在助力央国企科技创新方面的经验。他表示,国新倡导战略性投资和财务性投资并重的投资策略,战略性投资需要统筹考虑业绩考核及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要把握好资产结构,创新投资方式,推动打造科创企业与央企、国企及各类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生态圈。同时,要注重自主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并重的创新理念,通过并购、参股投资等方式拉紧各方间的合作纽带。此外,也要注重内循环和外循环并重的发展战略,推动科创企业实施以我为主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以熨平经济波动所带来的财务周期性影响。
建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璐璐介绍了建投支持科创投资的经验。她表示,从支持自主创新和安全可控的产业经验来看,资本要有耐心,要能够容错,需要顶层设计和考核的完善,不能以往丰富的间接融资和管理经验去管理股权投资,要建立适应直接股权投资特点的考核体系;从支持开放生态系统建设经验来看,资本也要去支持战略性行业,去参与、融入,甚至打造开放的系统生态。资本也要支持企业的人才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在产业链中培育与其相适应的人才以实现其自身科技发展。
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副主任张怡介绍了西城园运营经验,她表示,西城园充分结合西城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在科技产业需求端充分利用金融机构集聚优势,帮助科技企业获取更多发展机会和空间,同时也帮助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得到充分的金融支持。当前市场环境下科技企业面临一定发展压力,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需要持续关注和加以解决。她建议,要从机制层面解决投资机构尤其是国资创投真正投早、投小、投硬的难题,西城园也将继续深入服务和支持科技企业,用好各类资源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同时,也将继续搭建供需对接、交流合作的平台,助力企业在西城更好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巨人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未来的发展促进中心理事长、西城区工商联西城商会副会长,九思成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育红介绍了西城区政府联合北京证券交易所、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和人民网共建巨人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平台运营以来的经验。她表示,北京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离不开金融资本推动,需要构建良好生态,打造专业服务。华尔街即为金融聚集和专业金融服务的代名词;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利用政府基金和开放场景成功孵化戴姆勒奔驰等世界级企业,其一年科技成果转化大约一亿欧元,能解决一万人就业。国际经验来看,搭建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的资本资金生态至关重要,而其中创投、天使、股权基金的角色非常关键。她建议,北京金融街能健全制度优势吸引早期创投基金聚集;同时注重孩子教育,从小培养其科学素养教育、科学实验教育、财商教育,为未来人才资源打好基础。
邮储银行战略发展部(雄安办)副主任石涛从曾在政府科技和金融部门挂职的角度提出科技金融发展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的体制机制建设,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一是建立风险收益分配机制。科学技术创新具有前期高投入、高成长、高风险和后期高收益的特征,资金需求量大,需要自有资金、政府补助、创业资本、银行贷款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科技金融需要通过高收益来覆盖高风险,但银行受政策所限难以获得高收益,通过投贷联动持股的方式,成本非常高。政府可以建立具有过桥性质的科技投资机构,帮助银行做好相应收益获取工作。二是建立科技金融配套服务机制。科学技术创新属于专业领域,政府应推进科技信息库、专家库、交易市场、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配套设置建设,辅助金融机构开展科技检索、评价、估值、处置等工作,切实解决后顾之忧。